作者: 查查吧深圳学区地图 发布时间:2019-09-24 00:00:00

  以下是成语退避三舍的典故及解释,一起来看看吧。

  退避三舍典故

  【出处】:

  “春秋晋公子重耳出亡至楚, 楚成王礼遇重耳,并问:“公子若反晋国,则何以报不谷?”重耳对曰:“若以君之灵,得反晋国,晋楚治兵,遇於中原,其辟君三舍。”舍,军行三十里。后重耳返国执政, 晋楚城濮之战,晋军果“退三舍以辟之”。——《左传·僖公二十三年》、《僖公二十八年》

  【故事】:

  春秋时期,晋献公宠妃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承王位,便设法陷害公子重耳和夷吾。他们二人被迫流亡到其他国家。起初重耳逃到翟国,在那儿住了十二年。后来晋献公去世,奚齐和卓子先后继位,但都被杀。夷吾后回晋国即位,成为晋惠公。晋惠公怕重耳回来夺位,便派人去翟国刺杀重耳。重耳只好再次流亡,先后逃到齐、曹、卫等国家,但都没有受到这些国君的赏识。最后他来到了楚国,楚成王十分器重他,用接待诸侯的礼仪对待他,而且还十分尊重他的随从赵衰、介之推等人。有一次,楚成王设宴招待重耳。喝得正畅快时,成王突然笑着问重耳将来要是回晋国做了国君,该如何报答自己。重耳知道楚成王不稀罕奴隶、珍宝和丝绸等东西,便说:“假如我托您的福回到晋国当了国君,将来万一两国交战,那我就命军队后退九十里来报答您。”这就是成语退避三舍的意思。后来重耳果真回到晋国当了国君,即晋文公。当晋、楚两国交战时,他为了履行当初的诺言,便下令军队后撤九十里,退到城濮。楚军以为晋军不敢应战,一直追到城濮城下。最终,晋军以逸待劳,取得了这次战役的胜利。

成语退避三舍的典故及解释

图片来源:摄图网

  退避三舍解释

  【成语】:退避三舍

  【拼音】:tuì bì sān shè

  【解释】:舍: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。主动退让九十里。比喻退让和回避,避免冲突。

  以上就是退避三舍的典故及解释的内容,如果对您有所帮助,可以阅读网站的其他内容。


文章内容仅为传递网友分享,不代表查查吧观点,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,查查吧将不对此承担责任。
深圳教育资讯
热门学校

微信搜索【深圳学区地图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,关注“深圳学区地图”微信公众号


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或搜索【chachabatzc】添加小编微信,回复加群,即可加入深圳学区地图交流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