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 查查吧深圳学区地图 发布时间:2019-11-13 13:23:49

  大家知道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解决问题。那么这个成语又有什么典故呢?学习时间到了,就让小编告诉你们。

  拼音:fǔ dǐ chōu xīn

  意思:釜:古代的一种锅;薪:柴。把柴火从锅底抽掉。把柴火从锅底抽掉,才能使水止沸。比喻从根本解决问题。

  出处:汉·董卓《上何进书》:“臣闻扬汤止沸,莫若去薪。”在《三十六计》位列第十九计。

  典故

  东汉末年,军阀混战,河北袁绍乘势崛起。公元199年,袁绍率领十万大军攻打许昌。当时,曹操据守官渡(今河南中牟北),兵力只有二万多人。两军离河对峙。袁绍仗着人马众多,派兵攻打白马。曹操表面上放弃白马,命令主力开向延津渡口,摆开渡河架势。袁绍怕后方受敌,迅速率主力西进,阻挡曹军渡河。谁知曹操虚晃一枪之后,突派精锐回袭白马,斩杀颜良,初战告捷。

  由于两军相持了很长时间,双方粮草供给成了关键。袁绍仗势从河北调集了一万多车粮草,屯集在大本营以北四十里的乌巢,因为他不把小小的曹操放在眼里,于是没有安派重兵。曹操探听乌巢并无重兵防守,决定偷袭乌巢,断其供应。他亲自率五千精兵打着袁绍的旗号,衔枚疾走,夜袭乌巢,乌巢袁军还没有弄清真相,曹军已经包围了粮仓。一把大火点燃,顿时浓烟四起。曹军乘势消灭了守粮袁军,袁军的一万车粮草,顿时化为灰烬,袁绍大军闻讯,惊恐万状,供应断绝,军心浮动,袁绍一时没了主意。曹操此时,发动全线进攻,袁军士兵已丧失战斗力,十万大军四散溃逃。袁军大败,袁绍带领八百亲兵,艰难地杀出重围,回到河北,从此一蹶不振。

釜底抽薪的典故及解释

图片来源:摄图网

  关于袁绍的介绍

  袁绍,字本初,汝南汝阳(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)人。东汉末年军阀,汉末群雄之一。司空袁逢之子。

  袁绍出身东汉名门“汝南袁氏”,自袁绍曾祖父起,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,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,其家族也因此有“四世三公”之称。袁绍早年任中军校尉、司隶校尉,曾指挥诛杀宦官。初平元年(190年),与董卓对立,被推举为关东联军首领。

  在汉末群雄割据的过程中,袁绍先占据冀州,又先后夺青、并二州,并于建安四年(199年)的易京之战中击败了割据幽州的军阀公孙瓒,统一河北,势力达到顶点。但在建安五年(200年)的官渡之战中大败于曹操。建安七年(202年),袁绍在平定冀州叛乱之后病逝。

  釜底抽薪的近义词有哪些:抽薪止沸、拔本塞源、批郤导窾

  釜底抽薪的反义词有哪些:抱薪救火、抱薪救焚、火上浇油、沸汤沸止、扬汤止沸

  釜底抽薪造句

  1.临渊羡鱼,不如退而结网;扬汤止沸,不如釜底抽薪。

  2.这个问题不能再拖下去,让我们来个釜底抽薪,彻底解决。

  以上就是关于“釜底抽薪的意思解释及典故故事”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文章内容仅为传递网友分享,不代表查查吧观点,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,查查吧将不对此承担责任。
深圳教育资讯
热门学校

微信搜索【深圳学区地图】或扫描下方二维码,关注“深圳学区地图”微信公众号


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或搜索【chachabatzc】添加小编微信,回复加群,即可加入深圳学区地图交流群